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市人对自然的渴望愈发强烈。这种向往催生了众多新的商业形态,其中“公园式商业”尤为引人注目,POD模式也随之崭露头角。
目前,一批“POD模式”的商业项目已经涌入市场,如成都万象城万象广场、成都regular源野、北京檀谷、西溪印象城……还有一批正在筹建的项目,如即将于今年6月开业的徐汇万科广场、北京华瀚福满街等。
本文将结合相关案例,从POD模式进行解读、优势分析,总结“公园+商业”商业空间规划的四大策略,为“公园+商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图表数据说明:不完全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
POD模式概念
POD,全称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即公园导向开发模式。这是一种以城市公园、水系、湿地、山丘等生态设施为依托的城市空间开发理念,旨在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POD模式强调将城市公园等自然生态资源融入商业开发,形成生态环境与商业活动的良性互动,从而打造“公园城市”。
从“公园城市”的概念来分析,POD商业聚焦日常生活中购物、饮食、文娱、运动、社交等生活场景,让人与自然和商业和谐共处。
POD模式的优势
POD商业致力于寻找商业与生态的平衡点,通过生态公园吸引人流,维持区域活力;同时,依托丰富的商业业态拉动消费,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相较于传统商业中心,POD模式下的“公园商业”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 休闲游憩与购物娱乐功能相结合,提供多元化体验,满足人们不同需求,增强区域吸引力。
· 公园绿地与生活场景融合,挖掘商业场景的无限可能,引入丰富业态,形成差异化商业氛围。
· 商业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统一,优化土地利用,降低成本,促进存量资产盘活。
在POD模式的引导下,自然、理念与艺术交织,营造出独特的商业美学。人们可以在公园中感受自然之美,同时享受便捷的商业服务,实现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POD商业空间规划的四大策略
POD商业开发能否成功,需综合考虑生态空间与总规划空间占比、商业类型以及可能的衍生经济孵化等多维因素。其核心在于将“公园”的概念贯穿前期规划始终,使公园或生态系统与商业形式深度融合,构建出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独特商业环境。
1、生态空间占比超40%,“公园”概念贯穿始终
在POD商业模式的规划校占湔急韧ǔ8叽�40%以上,以确保以生态开发为引领。因而POD商业必须是在前期规划之初便将“公园”的概念贯穿始终,使公园或生态系统与商业形式相融合,项目公共价值与商业职能有机统一。
2、上层公园+下层商业,休闲与购物完美融合
POD商业一个常见的布局模式是“上层公园+下层商业”。这种布局将休闲游憩功能与购物娱乐功能相结合,满足消费者更多情绪共鸣的需求。
以福州金山万科里为例,该项目将商业设置在下沉广场,地面一层为公园,地下一层为商业,形成了运动型乐活社交目的地。这种布局不仅吸引了更多客流,还提升了区域活力,改变了城市客群“逛公园”或“逛商场”的单一目的性。
3、规划“大景观”“多样化”生态,营造沉浸式松弛空间
大面积绿化和富有娱乐性休闲性设计是“公园式”商业的显著特点之一,其与周围冷漠的线性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使POD商业空间成为周边消费者缓解疲劳或闲暇时的首选放松地点。
以西溪印象城为例,该项目将森系商业的绿植休憩空间作为一大特色,结合退台式露台、屋顶花园等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体验。此外,屋顶上的“天空农场”“天空足球场”和“天空猫咖”等生态类业态,以及鸟瞰西溪湿地的独特观景台,都为消费者带来了独特的慢生活休闲体验。
4、依托景点及自然公园,突破传统商业局限
POD项目还能借助景区或自然公园的加持,为商业添彩。这种融合不仅突破了传统盒子mall的封闭性和开放式街区的局限性,还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
以北京檀谷为例,该项目位于潭柘寺和戒台寺两个4A级景区之间,森林覆盖率高达98.5%。高差和绵延不断的山林风光使得这里成了一个开窗即景、推门见山的生活日常。其中檀谷慢闪公园作为重要的配套之一,集合了先锋艺术、美食文化、跨界体验等多种元素,形成了一个新型体验式文旅地标空间。
随着标准型商业填空进程渐缓,存量更新需求逐步增加,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小体量商业项目涌现。
不过,数量增加也代表竞争加剧。小体量商业如何在满足消费者基本购物需求之上,实现多元发展,通过挖掘自身特色,形成鲜明优势,这依然是商业人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图文来源于赢商网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做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转载好文目的在于增进业界交流,若作者和原始出处不准确还望谅解修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编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