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设计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 作者:onewedesign
  • 时间:2023-12-18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遗留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其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价值和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经过漫长沉淀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历史文化街区激活,充分体现城市的特色风貌,将城市文脉基因更好地传承延续,值得我们思考与探讨。

首先,我们探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该如何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的要求:

1、将城市更新融入城乡建设,注重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城市整体发展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表明,历史文化街区不应独立保护,而应积极参与整个城市的风貌,融入城市发展的动态过程,强调整体性和区域协同发展;尊重客观生态环境、挖掘和继承优秀地方传统特质、满足时代要求的同时融合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价值驱动下同时实现公共利益。在最大化保护基础上为更好的城市空间创造可能。

案例:深圳南头古城

南头古城又名“新安故城”,位于深圳南山中心区,被誉为“粤东首郡,港澳源头”,虽坐拥深厚的历史背景,但随着深圳城市化浪潮不断推进,南头古城演化为了“典型”的城中村。

该项目的更新,在修缮与保护街区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外,改造更新还充分考虑到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的改善。重点打造十字主街、街心公园、工业区厂房等区域。

为了改善因业主和租客侵占公共空间而降低片区内生活和游玩体验感的状况,项目选择了7处有代表性的场域空间作为文化聚场,扩增和升级公共空间。

考虑到区域内经济自循环,南头古城引入商业、办公、居住和文化展览四大业态。商业业态比例,餐饮40%,零售30%,还有另外20%是一些配套措施和非遗。

为了创造源源不断的现金流,项目还引入了核心产业,打造古城文创、办公、消费产业集群,将年轻人重新引流回来。

2、做好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设计引导

一方面,注重文化在街区的体现,保护好传统文化基因,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保护利用各类历史文化遗存,让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让人民在生活中触摸历史,感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在保留原有历史文化遗存真实性、整体性、可读性、可持续性的基础,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将空间建筑、城市肌理与非物质性居民、传统产业、当地文化与当下活动交织在一起,形成更为丰富多彩、传承记忆的历史场所。

案例:上海今潮八弄

今潮8弄是一项石库门街区改造工程,它成功将老上海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潮流文化相融合,塑造了一个充满创意和活力的新商业街区。坐落于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与武进路交汇处,占地1.5万平方米,包括8条里弄、60座石库门建筑和8座独立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都经过了精心修复,保持了原有的外观和风貌,让人们沉浸在老上海的历史和情感之中。

与此同时,这些古老的建筑也融入了现代元素,提供各种人文体验、戏剧表演、时尚潮品、热门餐饮和夜间娱乐等多样业态,为人们带来现代生活方式的体验。同时还点缀了众多艺术家的公共艺术装置,让人们沉醉于美的创意之中。项目还计划建设大型商办综合体,将历史保护街区、卓越历史建筑、武进路城市公园等新旧建筑和景观融合,提升区域商业功能,成为上海潮流的新地标。

3、实现文化和商业的共赢

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配比需要遵循商业原则和文化传承原则。

从整体街区的价值来看,商业价值也是必然要考量的,可以按照当地特色风俗、运营规律等,对街区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业态做出商业定位,形成稳定配比。引入创新理念,在历史文化和现代商业结合的空间里采取新颖的商业营销模式,从体验式设计、商品陈列、活动举办等方面给予消费者不同的体验。

在考虑商业价值的同时要重视当地历史文化,特色风俗,尽可能打造特色文化IP,为历史文化街区创造新的商业活力。

案例:上海蟠龙天地

蟠龙天地由蟠龙古镇更新而来,沿袭了江南水乡的特色,但也不是简单地复制历史,围绕中心的蟠龙古街去做规划,适当地增加新的内容,有层次的变化。在保留着江南特色的基础上,重现庵市、南市、北市及十字街,涵盖文化户外、社交欢聚、品质生活、非遗文创等业态。

蟠龙天地所处的蟠龙古镇,有着1400余年的文化沉淀,将非遗手工艺、文创、现代艺术等文艺类业态,不同于传统项目追求标准化、高端化的品牌招商,美术馆、陶艺文化机构、儿童营地教育、自然美学风格酒店等与项目气质贴合的生活方式业态被引入进来,并给予部分非盈利性业态适当补贴(例如余德耀美术馆),以反哺文化保育的相关内容,通过在历史街区上承载富有当代内涵的文化内容,实现蟠龙文化的延续与再造。

整个目总占地面积752亩,包括三个功能空间:项目商业体量4.8万平方米、25万平方米的居住区、23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公共绿地规划六大主题功能区,超万方户外运动空间、2.2公里林荫步道、近2000平的户外马场、2000平户外滑板公园、6000平棒球运动公园、2000平露天篮球场等。此外还设有近千平的宠物公园,为萌宠开辟欢乐天地。

4、贴近生活,保留街区“烟火气”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市民生活的聚集地带,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属性与价值体现,要充分注重民情,采纳民意,更好的服务于公众,最大程度使其成为人们城市生活与情感的体现。

保留文化与市井气息基础上,延伸历史文化街区的深远价值,用“人”来增添街区烟火气。

案例:成都泡桐树街

成都泡桐树街拥有百年历史,以巍然挺立的大泡桐树而得名。在城市更新中,泡桐树街摒弃了拆毁或高楼化的方式,而是采纳了有机更新的理念,充分考虑了原住民和外地消费者的需求,引入了多元化的业态,包括老茶馆、私房菜、咖啡馆和酒吧等。为了实现街区的共治、共建和共享,泡桐树街还成立了商居联盟,成功地保留了老成都的烟火气和文艺味。

这个城市更新案例的成功,彰显了一种尊重历史和文化,关心各方利益,追求生活品质和创新活力的新型更新模式。泡桐树街没有被彻底改变,而是通过微小的改进和提升,实现了与现代社会的和谐融合,同时保持了其独特魅力和个性。商业化和同质化也未能侵蚀泡桐树街,而是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商业内容,使其成为一个内涵丰富、氛围浓厚的街区。泡桐树街也没有被孤立,而是通过商居联盟和公约建立了一个共同目标和责任的社区。泡桐树街将城市更新视为一种物质和精神的提升,有效盘活了历史资源,创造了适应现代消费环境的商业空间。

5、借力城市更新政策

随着各地城市更新政策的出台,给予更新项目更多的政策支撑。要学会借用城市更新的弹性奖励政策,规避政策风险,提升项目成功率。

案例:上海上生新所

上生新所在《上海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出台后,从三个方面借力了更新政策:

1)为周边居民提供全年、全天候的公共开放空间;

2)增设建筑内公共服务设施;

3)通过新评估增加了特色历史保护建筑。通过提供公共要素和公共空间,上生新所获得了一定的容积率奖励,并进行了建筑高度和用地性质的局部调整,获得了开发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双重收获。

其次,需了解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1、保护先行,带动文化传承

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必须坚持保护先行,明确保护对象、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不仅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要保护其周边环境及原有的景观视线通廊,包括历史文物、历史肌理、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和古井、古树等景观要素,不随意破坏传统特色风貌,最大程度地保留文化本体和其依托的文化生态,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意义,展现当代价值。

2、严格把关,明确工作机制

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体系仍存在责任界定不清晰、相关部门的专业评估跟不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不可再生性认识不到位等情况。活化历史文化街区,必须由政府部门牵头严格把关,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各环节多方参与,强化奖励激励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将考核问责体系落实到位,全面健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工作机制。

3、创新活化,打造品牌效应

历史文化街区应全面地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以及精神内涵,融合现代发展趋势,在街区发展中充分利用文化遗产,突出自身特色。通过精准定位,明确主题鲜明的品牌IP,吸引游客到来,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商旅协调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介创新宣传,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故事,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扩大街区品牌知名度,激活文旅消费。

4、加强公众参与,提高认同感

一方面,各地在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时,应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特别是街区原住民的意见,确保其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应擅自开展拆除、迁移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改造后的历史文化街区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不断激活街区的人文要素,让街区居民参与到街区保护和文化传承中去,提高街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多功能、多样化地发展。

最后,历史文化街区一头连着过去,一头连着未来,需要通过设计更好地把历史与当代相融合,让历史鲜活地存在于当代生活之中,而不是一味强调“古”。因此,既要维护历史传统,又要考虑改善生活环境,要在切实保护历史文化空间的前提下,考虑引进新业态、新功能,并进行持续运营,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文章来源于叮梆商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做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转载好文目的在于增进业界交流,若作者和原始出处不准确还望谅解修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编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