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把菜市场打造成本色的“最美菜市场”

  • 作者:onewedesign
  • 时间:2022-03-30
想了解一个城市最真实的民生和文化,就去它的菜市场看一看,走一走。
菜市场受到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其与国民生活有着高密度联系,另一方面是菜市场的升级优化正在被政策红利支持。

作为最贴近民生,最具烟火气的商业场所,全球很多城市把菜市场打造成了著名“打卡”地标,如伦敦 Borough Market、纽约联合广场农夫市场、东京筑地市场,还有鹿特丹“最美菜市场”……
看着这一个个成功案例,再结合现状,我们不由得畅想:在未来3年内,国内会出现大量既能成为城市地标,又不失烟火气本色的“最美菜市场”吗?
01打造“最美菜市场”的意义
美国农业部对菜市场有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颇具权威和普适性的定义:农户向消费者出售蔬果、肉类、蛋奶类、谷物类等农产品的集中的、多点位固定场所。
菜市场的出现,与城市雏形的出现是同步的。菜市场是人们生活安稳的象征,是一座城市商业活力的最初代表。
菜市场的发展受到政策影响最大,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商业地点。

在城市化进程中,菜市场一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作为一座城市形象展示的一个窗口,菜市场的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与城市发展对它的要求不匹配、不适应,再加上近年来电商的冲击,矛盾开始越发明显。
不容忽视的矛盾迫使国内的菜市场必须转型升级,国内各地区在近期内开始投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菜市场的改造升级。除了要提升农贸产品的新鲜度、丰富性,更是对购物环境以及购物体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将老旧的菜市场升级为“最美菜市场”,不仅是为了城市建设和市容市貌,也可以极大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视界。
近年来,通过软硬件升级把老旧的菜市场打造成“最美菜市场”,并发展成热门的城市地标,成为各大城市热衷的改造项目。

02成为地标的“最美菜市场”的特点
纵览那些成为知名景点,成为城市地标的菜市场,它们均有着以下特点。
一、位于城市C位,与重要商业体互换势能
纵观众多知名菜市场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它们在当今国际大都市中都是处于C位:伦敦 Borough Market 占地1.8万平方米,位于伦敦塔桥附近;东京筑地市场占地23万平方米,位于东京银座附近;荷兰“最美菜市场”位于鹿特丹市中心,与老城区广场相邻。

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菜市场会占据这么好的位置?为什么没有被城市升级改造而淘汰?
这些成为“城市地标”的菜市场之所以处于城市的C位,一方面是城市发展延续下来的历史结果;一方面其又与现代商业并肩,是城市气息与烟火气的融合之地。
二、超越社区商业,形成“菜市场综合体”
这些成为“城市地标”的菜市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不仅售卖当地特色食品或农产品,同时也发展出其他业态。最常见的是餐饮,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博科利亚市场和东京筑地市场都因其的特色餐饮而闻名。
举个例子,东京筑地市场的场外商店区域内,聚集了大批海鲜店、寿司店。它们从市场就地取材,为消费者提供最新鲜的食物,与时下国内生鲜新零售的核心做法一致。

这些菜市场具有自己独特的商业特征,已不再是一个单纯购买生鲜的商业场所,而是围绕自身特点发展出特色商业,自成一个“菜市场综合体”。后续再逐渐发展出配套设施,如东京筑地市场和荷兰鹿特丹的“最美菜市场”均配有大型停车场。
三、保留历史传承,文化属性鲜明
因为历史的传承和高颜值的场景,很多知名的菜市场成为了游客心仪的“打卡地”。
它们在多年的运营当中将具有浓厚烟火气的文化属性发挥到极致,完整的历史故事、整洁的场地和地道的特色食物,在全球同质化的商业中充分体现出差异化与个性化。

保留历史记忆,打造颜值美景,这也是国内菜市场改造的方向。
03“最美菜市场”切莫失去烟火气
根据2019年的菜市场实际改造情况来看,当前很多城市的菜市场升级改造的不甚成功。让“最美菜市场”失去了烟火气,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网红打卡地”确实能为菜市场招徕许多年轻人,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年轻人并不是来买农贸产品的,他们拍了照上传至社交网络之后就会离开,甚至再也不会踏足这家“网红”菜市场。

打造“最美菜市场”,塑造颜值是一个点,但更重要的还是服务附近居民,也就是所谓的“烟火气”。
不管是60、70后,还是90、00后,菜市场在转型升级过程所需要迎合的是附近社区中热爱生活的这群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特性。中老年人喜欢早起去菜市场购买新鲜的瓜果蔬菜,上班的年轻人更愿意在下班后去菜市场购买菜品,或者直接在菜市场附近的餐饮区域就餐。

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菜市场来说,附近居民才是主要购买力,升级改造一定要考虑到他们的感受。如果一心想要通过改造时髦的外形而为菜市场脱胎换骨,恐怕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04“最美菜市场”打造之关键要素
生鲜产品,永远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刚需,它是美好生活的基石,随城市发展而不断延伸出新的商业场景。
最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相关政策,从便利性、安全性、价格及形象等多个方面对其优化升级做出扶持和指示。

在一二线城市,旧菜市场搬迁、改造、升级的消息不断传来。未来五年内,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菜市场都将以新的形式回归。
以社区商业中的独栋菜场与购物中心菜场两种当下国内最常见的菜市场形式为例,结合国际知名菜市场的发展经验,总结出“最美菜市场”打造热潮中的几点启发:
一、社区独栋菜场:以差异化思考主导改造
有的人觉得“菜市场”三个字显得有些古老,但其与生活的深度结合,使得它们永远不会被替代。
传统的社区独栋菜市场的改造,除了在形象上要做更新优化以外,最重要的是挖掘自身优势,做出差异化。
1、挖掘属地文化,记载历史发展
随着城市的更新和技术发展,菜市场开始逐渐脱离脏乱差,多了几分文化特色。北京三源里菜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便在于此,周边的国际化人群使其汇聚了最齐全的各国特色菜食材,与中国饮食文化的融合下,三源里菜市场成为了“最国际”、同时也是“最北京”的菜市场。

属地文化的挖掘可以从客群开始,也可以从讲历史故事开始。荷兰“最美菜市场”在建造时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古老农场,这个意外的发现,现在成为了其对自身宣传的有力传播点。
2、多元化业态发展,拓展消费体验场景
这一点,国内的生鲜新零售做的很好。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新鲜,传统菜市场与餐饮结合,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发展趋势。

在业态组合方面,菜市场也可发展为有中国特色的“菜市场综合体”。菜市场的经营与购物中心有着类似的逻辑,都是在一个集中场地内各商户分散经营。因此,可以将菜市场想象成为一座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的场景也适用菜市场。只要客群相匹配,购物中心场景也可以向菜市场做出平移。
举个例子:北京三源里菜市场近期承办了宝马汽车的营销和活动,就是一个有趣的尝试。

3、深度发展与人的情感链接
做菜市场改造,一定要保留“烟火气”和“人情味”,因为这是一个传统的社交场所,“人情”也是菜市场生存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菜市场各个摊位的SKU大同小异,价格相差不大,站在商业角度看竞争极为激烈。但是,几乎每个摊位都能实现良好运营,在这一点上,各家商户与消费者的情感链接或许是最好的解释。
二、菜市场与购物中心结合:打造品牌IP
随着菜市场的升级和购物中心的改革,购物中心里的菜市场引来不少关注,如 MUJI 菜市场、一米集市等。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传统菜市场与购物中心有结合点吗?

深入思考可以发现,购物中心+人气菜市场模式成立的关键,是进驻购物中心的“菜市场”本身拥有一个强有力品牌做支撑。传统菜市场的商品没有品牌之分,而购物中心作为空间运营者只与品牌合作。这就意味着,想要在购物中心里做一个高人气的菜市场的话,打造其本身品牌IP十分重要。

前面说的2个品牌做菜市场是跨界行为,目前在国内还未见到传统菜市场因强大品牌力而进驻购物中心的情况。国外的这些跨界行为可以提供对未来的设想,毕竟未来有着诸多可能。

对于自身品牌IP过硬、顾客黏性较强的传统菜市场来说,在未来如果能孵化出自有品牌,那么就具备了与购物中心结合的良好场景。相信很快就会有雏形产生。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学习分享,不做商业用途,侵删,谢谢!

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