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叫隔行如隔山,比如零售业和制造业完全是2个行业,但是我认为两者的供应链运营是一样的。
在制造企业里,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在流水线上经过一定的加工流程,最终变成商品。
如果把零售商店也看成是一个生产工厂,那么他们生产什么呢?生产的是购物体验。没错,供应链管的就是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 购物体验就是零售业提供的服务。
工厂的流水线需要精心地布局,这样才能最大化生产效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商品。典型的布局比如有一字型或是U型。
零售商店的布局就是流水线,我们需要发挥一下想象力,把顾客当成“原材料”。如果他们购物过程一切顺利,找到了他们想要买的商品,最后结账付款,就是经过了全部的生产工位,这些顾客就成了“合格的成品”。生产工厂和零售商品的运营逻辑是不是一样的呢?
下面我通过三个案例来介绍零售店是如何创造良好购物体验,让顾客在不经意之间剁手的。
一、盒马鲜生
这是我家附近的一家盒马门店,非常典型的线下生鲜布局。顾客从出入口进入店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切块盒装水果和当季新鲜上市的果蔬。
为什么在正门附近最先看到的是水果蔬菜?因为这通常是人们进店购物的首要原因。盒马给人的印象是定位中高端的生鲜超市,大家都是冲着他家的优质商品来的。盒马尽力让这个区域明亮、干净,并提供良好的服务。
此外, 农产品的利润率往往很高,所以这些是商家想让顾客能够一眼就看到的,而且很想要买的东西。
盒马的一个招牌就是种类丰富的新鲜水产,店铺一般把水产区放在最后面。这不仅因为 水产的利润率也很高,盒马想让你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类水产,并被深深吸引住。
顾客还会在走道上来回地走,不管是在哪儿都能看到水产,它们占了好大一块地方,盒马就是想要让顾客买一些水产带回家或是当场加工堂食。
盒马的想法是让顾客在进店以后,按照典型的行走路线,从门口的农产品区,走到后面的水产区,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买一些原本不在购物清单中的东西,比如零食小吃之类的。
在零售店里利润率最高的商品都放在最边缘的一圈,因为店铺知道你会走过去买你想要的东西。你在轻松找到想要的商品时,也从盒马想让你看到的商品旁走过。
在走到收银区之前,顾客还会经过熟食区、烘培区、酒水区以及大量的零食区,这些精致的商品散发着各种卡路里诱惑,一直在吸引着顾客的注意,逛着逛着就会买一些。即便是不买,心里也已经被种下的草,下次来的时候没准就会拿几件。
盒马巧妙地利用店铺的布局,以及便捷的购物体验来吸引消费者。
二、宜家IKEA
宜家商场的布局永远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里面像是有逛不完的地方,还有各种好吃的,最后结账的时候,没有人会空手而归。
这是从宜家官网上找的某家商店的平面图,从设计上来看宜家使用了大量的隔断,让顾客增加行走距离,逛遍商店里的每个角落。
如果不是特别留意,你很难发现那些隔断中 隐藏的捷径,他们一般布置成和墙壁一样的颜色,隐藏在商品之中。不得不说宜家真是太好逛了,我没有一次能避免剁手的结局。
吸引我去宜家的还有他们家的美食,东西好吃不贵,饮料免费续杯,每次饭点的时候都是人满为患,想找一张空的桌子也不容易。
宜家全球最畅销的商品是什么?不是家具,而是瑞典肉丸。据不完全统计,宜家每年都能卖掉1.5亿颗肉丸,而最畅销的一款书柜只能卖700万套。
其实这是宜家的营销策略,即使 亏本也要努力成为附近街区里最便宜的食品店。这样就能给人留下一个印象,宜家商品都是价格很低,很亲民,同时能增强消费者与品牌的粘性,提高家具的复购率。
现在1块人民币可以买什么?能买一个宜家甜筒冰淇淋!尽管宜家商场的布局心机很深,地形过于复杂,每逛一次都要消耗不少体力,但是出口处1块钱的甜筒,以及在购物过程中的便宜小物件还是不断给人创造惊喜。
宜家这种设计运用到了 “峰值定律”,我们对一次购物体验的记忆主要取决于高峰低谷和结束时的感受,其他体验很快就会被遗忘。
在辛苦逛完宜家以后,出口的小吃吧能够提供便宜又美味的小食,还有什么体验能比这个更棒的呢?赶紧犒劳辛苦购物的自己吧!(剁手快乐,误)
宜家家具设计得很简约,但是商店布局设计得很复杂,真是“唯有套路得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