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万维设计 | 国外的购物中心设计解析

  • 作者:onewedesign
  • 时间:2024-09-29

一座始建于 1923 年的发A电站,在遭到废弃 40 年后重新变成了泰晤士河南岸娱乐生活的中心。

●闭幕式上巴特西发电站和另外 5 座建筑被视为伦敦标志

巴特西发电站作为伦敦最大的重建项目,经过长达 10 年的建设,电站主体于 10 月作为一个购物中心开业。它曾在 2012 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被选为最能代表伦敦的建筑之一,重建开放让这座砖墙建筑脱离文化符号,变成实体经济复苏的迹象。

不止于巴特西发电站,有趣的商场正在变多,它们是对标准化购物场景感到疲倦后的产物,消费这种行为正在变得愈发多样化。

01

百年发电站如何获得新生

巴特西发电站

英国,伦敦,九榆树

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Gehry Partners、Wilkinson Eyre

● John Sturrock

巴特西发电站的四个烟囱,在 1983 年喷出最后一缕黑烟后,成为了一栋彻底失去生产价值的建筑。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人们忘记了烟囱上的黑烟,只记得烟囱中间那头粉红色的猪。

●《动物》封面

从希区柯克的电影《破坏》到平克·弗洛伊德专辑《动物》的封面以及汤姆·霍珀执导的《国王的演讲》,巴特西发电站的身影出现在许多的艺术作品之中,这使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被年轻人们铭记。

● 英超俱乐部切尔西曾构想过将发电站重建为其主场

虽然被评为二级保护建筑,但十多个关于其重建的提案最终都不了了之,其所有权也几经转手。

直到 2012 年来自马来西亚的开发商 SP Setia 和 Sime Darby 开始了其长达 10 年的重建计划,伦敦地标整体终于在 2022 年 10 月重新作为一个商业综合体对公众开放。

作为全球最庞大的砖墙建筑之一,它曾一度是英国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代名词。建筑事务 Wilkinson Eyre 负责了发电站主体的内外重建。改建后电站依然保留着原有的工业气息,中庭部分还能看见此前的电厂设备。

● 涡轮机房 B

● 涡轮机房 A

两个涡轮机房和两座控制室都最大程度得保持了原有的样貌,内部未加修饰的野性主义装饰和外立面的红砖,都服务于巴特西电站整体的主题——战时记忆。

● 控制室 A

● 控制室 B

● 控制室 B

控制室 A 基本保持着此前的样貌,并被改建成了一处私人活动空间。控制室 B 则成为了一处酒吧,如内饰所表现的一样直接,酒吧被命名为控制室 B(Control Room B),周围保存着原先的不锈钢控制面板。

发电站标志性的烟囱也被加以利用,他们在烟囱内修建了一部观景电梯,并取名为 Lift 109(烟囱顶部有 109 米高),观光客可以乘坐这部电梯在 8 分钟后到达顶部,一览泰晤士河全景。

● 开放后的首个周末,巴特西发电站接待了超过 25 万名消费者

电站的重建虽然看似试图在还原其 1950 年还在服役时的样子,步行于巨大的烟囱下时,没有人会想起这曾经是一处劳动场所。事实上这就是一个工业主题公园,开发商将商场的第一个节日命名为“电力节”(Festival of Power),而此后有关巴特西的一切都将为消费服务。就像卫报作者奥利弗·温赖特所评价的那样:“他们把每一平方英寸都货币化了”。

02

怎样把一座公园搬进商场

韩国首尔 Parc.1 商业综合体

韩国,首尔,汝矣岛

建筑事务所:RSHP(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

当 Parc.1 这样的庞然大物出现在首尔时,没有人能够从建筑上的红色钢结构挪开目光。楼体显示出明显的高技派建筑风格(High-tech architecture),这是大师理查德·罗杰斯的绝唱。

作为韩国最大的综合商业体,Parc.1 由四个部分组成:总面积 89,000 平方米的现代首尔购物中心,两座写字楼,以及首尔大使费尔蒙酒店。这其中现代首尔购物中心成为了 Parc.1 最受关注的部分。

● 屋顶的起重设备

商场内部几乎没有什么立柱遮挡视线,光线在室内的流动远比传统建筑要更加通畅,这得益于房顶的数台起重机,它们负责承担其商场整个房顶的重量。

此前的传统商场希望以明亮人造光营造出一个封闭的、能够让人忘记时间流逝的购物空间,但这个理念不再适用于当下,自然主义早已成为大众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现代首尔深知于此,商场里有着近 50% 的公共空间且大量使用自然光承担照明功能。

设计师在 5 层布置了一座室内公园“Sounds Forest”,其间点缀了不少于 30 棵树木以及大面积的草地。

除此之外商场一层还有一处高达 12 米的瀑布小品,这些室内景观完美地营造了商场自然主义的主题。花卉草木以及水体的置入,是多元城市文化的产物,伴随着消费方式的演变,开发商总是能够打造出主题鲜明的购物环境。

03

商场设计也需要实验精神吗

光教 Galleria

韩国,首尔南,光教新城

建筑事务所:OMA

这是 Galleria 的第六家分店,开在了首尔以南的光教新城,整栋建筑如这片土地一样年轻,OMA 的合伙人 Chris van Duijn 设计了一个具有实验精神的购物场所。

Chris van Duijn 试图将这栋建筑变成光教新城的核心,故而选择用立方体的石块的形象作为建筑的整体基调——它足够稳重,“我们将这个项目设想成为光教新城的中心,就像它是这座城市的起源。”

建筑外立面呈现出宛如马赛克一般的肌理,一座多面体状的玻璃栈道从中间穿过,这条栈道是一条设计好的动线,可以从底层行至顶层,抵达露台,全长 540 米。

Chris van Duijn 设计这段相对漫长的路线是为了试图能够使消费者在行进途中产生除去购买以外的活动。

整座建筑像一块未加修饰的石块横截面,事实上外立面共使用了 14 种花岗岩,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Chris van Duijn 最终选择像现在这样拼贴使它能够完美地融入周围的环境,“所有的颜色都可以在周围找到。”

与现代首尔将自然环境置入建筑内部不同,光教 Galleria 用一条透明的栈道让建筑内部的人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交互,通过栈道可以全角度地浏览周围光景,并最终俯瞰光教。这条并不完全服务于消费的通道是这座建筑的精神内核,它在挑战传统零售地产的逻辑:鼓励店铺、消费者与室外环境以及室内公共空间的对话。

04

商业建筑因何而变

消费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Harding, Howell & Co. 被认为是第一个符合现代定义的百货公司

一个现象是,当我们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某地地标时,引擎推荐给我们的已不再是古建筑,占据首页的多是当地近年的新建建筑,其中不乏商业建筑,它们成为了当代最能够吸引年轻群体的城市景观,这些商业综合体是城市文娱活动的最主要载体。

和消费文化建立初期时不同,如今消费者如果希望在某个购物中心度过一天,购物不再是最核心的目的,在步入建筑之前许多人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购物清单。正如学者约瑟夫·派恩(Joseph Pine)曾经所说的那句话一样,“欢迎来到体验经济”(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在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是这个时代的标志,相较于产品和服务,人们更期望得到一次舒适的消费体验。

● 芭芭拉·克鲁格的《无题》被视作是笛卡尔名言在消费社会时代的延伸

而购物中心也一直在试图满足消费者,有时步伐更快,他们能够创造出新的需求。购物中心自 19 世纪末开始,在这百年间不断发展,开发商们还从主题公园中汲取经验,譬如娱乐设施与零售卖场结合的模式,便是借鉴迪士尼主题游公园经验的产物。到了现在,受到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寒冬的双重冲击后,商业建筑所受到的威胁远比往昔的金融危机更加严重,建筑师变成了零售地产的救命稻草。

● K11 MUSEA 购物中心

类似于 OMA 以及 Foster+Partners 这样的顶级建筑事务所将建筑艺术带到了消费空间,商业景观开始变得多样,形态也突破了早先范式。这些建筑奇观成为了一座城市新的名片,也将商业建筑之于社会的地位,带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境地。

● 爱丁堡 Jenners 百货商场,现已停业

老式的百货商场已几乎退出历史舞台:德本汉姆(Debenhams )作为英国百货公司存在最久的品牌,也在 2021 年步入倒闭浪潮,那些叫得上名的老式购物中心几乎都没有撑过疫情后的寒冬,诸如从 1881 年开始营业的 Beales 百货,以及已经存在了 183 年的 Jenners 百货。

● 鲍德里亚所著的《消费社会》

消费这种文化行为变得更难摸透了,正如 Chris van Duijn 所说的那样:“消费不再那么标准化了,正变得更定制化。”究其原因,鲍德里亚给出答案:“一切都要尝试一下:因为消费者总是怕‘错过’什么,怕‘错过’任何一种享受。”

相对追求实用价值而言,更多的消费变成了体现自身社会存在的表达方式,这种并非以实体商品为核心的消费行为,最终让老式购物中心失去了竞争力,在消费文化的视角中,我们能够看见商业建筑嬗变的几个原因。

05

商场也需要叙事吗

主题公园式购物中心

● 为了对抗线上购物,新泽西州的美国梦购物中心花费数十亿美元建立了主题公园

伴随着新的消费秩序的诞生,服务于此的商业建筑也必然产生变化。正如这几座商业建筑所展示出来的那样,通过不同手段建立起的主题变成了吸引消费者前去的关键,每一个消费空间都为实现差异化消费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开发商准备了足够多的叙事以供商场内的消费者选择,商场变成了一个盛大的舞台。

06

商业建筑是怎么越变越大的

建筑趋于崇高

● 雷姆·库哈斯提出超建筑(Hyper-building)的概念

除此之外,审美也不再仅发生于某些特定的空间内,审美泛化延续到了当代商业建筑领域。消费社会秉持对于崇高美学的追从,体量作为最直观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元素,在这种审美诉求下变得越来越大。

OMA 首席设计师雷姆·库哈斯在他曾经所著的《庞大:关于大的问题》中指出:“大成为了当代建筑的决定性特征,建筑艺术在体量迅速膨胀的都市中变得毫无用处。”老式商场中低矮的通道和不符合崇高美学的体量以及朴素的外立面,这些都成为了问题。

07

商业建筑为什么需要更个性的形式

消费者的多元审美

● 伦敦卸煤厂购物中心,由两座 19 世纪的煤炭仓库改造而来

雷姆·库哈斯在《哈佛设计学院购物指南》中描述了人们对于购物中心的追求:“购物中心应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几乎一直是新的’……新的原则往往伴随着‘计划废止制’,那些经久的建筑也必须通过翻修和扩建来不断地更新换代。”

在建筑领域谈计划废止制过于苛刻,但这确实反应了一个问题,消费者喜欢那些具有不同设计语言的消费空间。相较老式商场千篇一律的面貌,当代商业建筑能够通过选择不同的外立面表皮材料的以获得全新的视觉体验,然而这对于本就在电子商务冲击下摇摇欲坠的老式购物中心来讲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命题。

● 伦敦牛津街上的老牌百货商场 House of Fraser ,现已停业

从百货商场到如今的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的不断变化是消费观念、经济背景以及自然科学不断发展后的具象表现。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去观测商业建筑的变迁也不过是这其中的一个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传统百货商场退出竞争的必然性。

或许会有怀旧的人为此感到难过,但随着老式购物中心的退场,更具艺术性的当代商业建筑持续落地,成为新的城市景观,这是一座城市恢复生命力的体现。

图文来源于乌云装扮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做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转载好文目的在于增进业界交流,若作者和原始出处不准确还望谅解修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编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