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购物中心有地下停车场
购物中心停车场根据其结构特征分类,可分为地下停车场、地面停车场、楼层停车场和屋顶停车场;目前84% 的购物中心为地下停车场。楼层停车场是新兴的停车场类型,停车场可以与购物中心各楼层直接接驳,增加每层客流的到达率,有效提升高区的租金水平。
一般而言,良好的停车场规划设计,包含车位规模、高度与宽度、流线和标识等多方面:
1.车位配比。
按照国家规定,停车场用地总面积按照规划人口的每人0.8—1平方米设计。不过不同性质的建筑有不同的配比规范,写字楼规定0.5个/100㎡、娱乐性建筑1.5-2个/100㎡、餐饮性建筑2.5个/100㎡,而商业购物中心最低配置100个/10000㎡。
2.车库高、宽度。
停车位最好是9m*9m,如果低于该尺寸,一般小汽车停放无碍,但SUV难以停放,容易导致面积浪费。此外,车道宽度最好为7m,否则车辆难以转弯。
3.流线与标识设计。
如果停车场的标识与路线设计不合理,需要兜圈才能找到出口,容易给驾车者留下不良印象。还应注意一些细节,譬如下客区的方向设计,不应只考虑驾车者下车方向,乘车者下车方向也应考虑在内(同时,上下客区域应设置在同一位置或附近,方便老人小孩与驾车者会合);盲点区域应设置反光镜等等。与此同时,虽然基本的交通流线“开车-下客-地下车库-地面-上客区”看似简单,但如果不做标识,则极易给自驾车消费者产生不便,甚至产生交通事故。
购物中心停车场运营
1.收费模式。
与购物中心商业面积的平均租金相比,各地购物中心停车场的坪效偏低,仅作为购物中心补充收入来源。
2.运营策略。
受购物消费时间特性影响,购物中心车位使用时段差别明显,车位使用高峰期集中在周五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此外,同日时段中,用餐时段是车位使用的高峰,每车停放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针对以上特点,运营策略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是针对时段差别利用价格杠杆如采取错时停车、分时收费、缩短起步时长等方式调节车流量,以提高车位周转率。二是在节假日购物高峰期,不少购物中心或提高消费额度, 或缩短停车时间限制,加速停车场的周转率,缓解停车压力。
购物中心停车场智能化
1.停车场管理将逐步走向智能化。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包括出入口管理、车位引导、停车定位及反向寻车、车牌自动识别、自助缴费等子系统。同时需采用中央收费模式、远距离读卡技术等来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功能。
2.停车大数据将得到充分挖掘。伴随智能停车场的发展,购物中心停车场将实现联网共享数据,可通过场内停车量、停车收费额、客流方向、商场销售额等数据分析总结消费者需求特征,为购物中心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做转发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干货 | 商场导视系统设计原则!
http://www.onewedesign.com/shineizhuangxiusheji/66-1254.html
解密商场动线设计
http://www.onewedesign.com/shineizhuangxiusheji/66-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