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万维设计 | 国外老旧厂房改造案例赏析

  • 作者:onewedesignc
  • 时间:2021-10-15

作为工业经济的遗存,老旧厂房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印记。

随着城市经济结构转变、产业升级调整,老旧厂房成为了 “寸土寸金” 的城市 “闲置空间”,仅北京市腾退的老旧厂房总占地面积就高达2500万平方米。昔日的工业建筑如何实现从工业经济到创意经济的转型,是对城市空间再造和文化建设智慧的双重考验。

本文将通过国内外旧工厂改造(后称:旧改)的发展历程及典型案例来探究旧工厂改造的价值所在,同时也为其他旧工厂的改造提供一些参考案例。

1国外旧改成功案例

美国:既打造特色,又还原本色

洛杉矶酿酒厂艺术村

虽然历史不长,但美国对于以老旧厂房等工业建筑的保护意识形成较早。早在1969年,“历史工程记录”计划就曾将桥梁、水坝、铁路、工厂等历史工程和工业遗址进行测绘、记录、存档。随后的70年代,老旧厂房的改造风潮盛行,如从废弃面粉工厂改造而来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磨坊城博物馆”,围绕面粉工厂遗址和水利设施,还建有一片展现城市发展历史的景区,连同从工厂旧址上拔地而起的剧院,将工业,历史和艺术融合在了一起。美国的老旧厂房实践不只是形式外观上的改造,每一个建筑雕饰都带有风格鲜明的工厂本色,而非旧瓶装新酒、内外不相称。

美国纽约SOHO区

类别:街区改造

位置:美国纽约

特色:通过功能布局的整合,打成综合性的时尚街区

SOHO是英语单词South Of Houston的缩写,指的是处于纽约下城Houston街。

1850年的SOHO地区建起了大批铁铸的厂房,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和艺术展览区。60年代,一些主要由画家和雕塑家组成的艺术家陆续搬进SOHO区,把这些空置的工厂变成工作室。到70年代,政府将这个地区划分成居住区并加以保护,一些商家和有经济实力的画廊也相继进入,使SOHO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一个完善的社区,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

今天的SOHO它是商业和艺术充分融合的区域,是富有个性的、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商业区,是时尚的代名词。

美国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

类别:工厂改造

位置:美国加州旧金山渔人码头

特色:全美第一座工厂改造的露天购物中心

1864年,这里叫做毛线磨坊(Woolen Mill);1893年,意大利移民吉拉德里(DomingoGhirardeli)以细火慢熬生产的意大利巧克力,推出后大受欢迎,便买下这栋大楼作为工厂;1964年,已经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等旧建筑被改建为商店及餐饮设施,成为全美第一座工厂转型的露天购物中心,并改名为“吉拉德里广场”。

仓敷阿依比广场

类别:工厂改造旅馆

位置:日本仓敷冈山县

特色:保留红砖外墙的观光及街区原貌,观光旅馆

仓敷常春藤广场由明治时期建成的仓敷纺织厂改建而成,红砖上攀爬着绿意盎然的常春藤,极富特色。其多功能厅“Floral court”的装饰和墙面皆花意盎然,由建于大正初期(19世纪初)的工厂讲堂改造而成。宽广的酒店庭院内,建筑与空间洋溢着明治、大正时期的浪漫氛围,新与旧完美融合,并设有休憩广场、文化设施、手工坊,是追求文化内涵与舒适体验的各年龄层宾客的绝佳选择。

类别:车站改造

位置:法国巴黎

特色:由火车站改造、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

法国塞纳河左岸的一座废弃的火车站,在政府的主导下改建成拥有4000多建绘画、雕塑及家具成列,面积超过4.5万方的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法国塞纳河左岸的一奥赛火车站,由于站台过短无法满足新型火车的需求,在1939年后逐渐被铁路联营公司废弃。

1977年,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决定实施蓬皮杜总统曾提出的方案,将旧火车站改造为博物馆,改造工程从1983年开始,一千名工人用了3年的时间完成。废弃火车站成了拥有4000多建绘画、雕塑及家具成列,面积超过4.5万方的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

相对于世界的进程步伐,中国的旧工厂改造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尽管起步较欧美要晚得多,然而发展的速度则要快得多。这固然与中国的工业起步本身较晚有关,也与城市转型的速度有关。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个领跑城市率先开始城市转型,同时也启动和改造了一批具有历史意义的旧工厂改造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退二进三以及对城中村的改造,使旧工厂改造迅速从一线城市先二三线城市扩展。

2

国内旧改成功案例

北京798艺术区

798艺术区(ArtDist)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英文简称DAD-Dashanzi Art District),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区域面积60多万㎡,因当代艺术和798生活方式闻名于世,已然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入驻者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蛋糕等服务性行业。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经由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798已经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上海1933老杨坊

1933老场坊原来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继承原有的结构体系和空间关系,改造成创意产业集聚区,由于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质,赋予了其独有的魅力。1933老场坊见证了废旧工业老厂房如何在这个艺术觉醒的时代重获生机。

这幢建于1933年的大楼总面积达32500㎡,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园,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其充满雕塑感的混凝土坡道、廊桥、花纹装饰的伞状圆柱以及螺旋梯所营造出的灵性空间。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

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进技术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这栋建筑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即使在当时,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而1933老场坊是目前唯一现存完好的建筑,其他的都无从可寻。

现1933老场坊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已成为时尚创意设计中心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以旅游业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结合虹口区北外滩的改变形成互动,成为极具特色的区域性旅游特色产品,并且成为了承接世博游客居住、旅游、消费的重要特色基地。

深圳OCT-LOFT创意文化园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创意产业的工作室,引进各类型创意产业,如设计、摄影、动漫创作、教育培训、艺术等行业,还有一些有创意特色的相关产业如概念餐厅、酒廊、零售、咖啡等。

2004年下半年,富有创新精神的华侨城人根据厂房的建筑特点以及政府对文化和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指引,创造性地提出将工业区改造为LOFT创意产业园区的想法,通过将旧厂房改造为创意产业的工作室,通过这些改造,使旧厂房的建筑形态和历史痕迹得以保留,同时又衍生出更有朝气更有生命力的产业经济。

南海意库

南海意库承载“三来一补”企业最初的辉煌,它是中国滕笼换鸟的经典个案,它是深圳绿色技术改造的典范之作,它是蛇口的一张创意名片,更是未来全球高端创意产业聚集地。

1982年在蛇口水湾头村临海的滩涂地上,6幢多层三来一补厂房悄然峻工。二十多年来先后有近百家不同性质的劳动密集性企业入驻,三洋株式会社是其中时间最长、最著名的,为此这6幢厂房又称为“三洋厂房”。

2005年三洋厂房有四幢完全空置,顺应市政府“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招商地产完成了对三洋厂房的回购手续,并决定将其整体改造为深圳创意产业园二期基地,易名“南海意库”。六幢旧厂房改造成的五A甲级花园式写字楼,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又不失时机地注入新的创意元素。

目前,南海意库国内外创意企业已超150家,涵盖建筑、工业设计、艺术创作、景观规划等企业,有效地实现设计和艺术聚集的创意力量。就业人数超4000人,年产值超60亿元,创造利润总额超17亿元,缴纳税收超5.7亿元,释放出巨大的文化生产力。

3

旧改的价值探索

纵观旧工厂改造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升级调整,加上政府的指引及相关政策的推出是这股热潮的核心动因。然而,各地老厂房改造实践中难言成功的现状中,旧工厂改造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价值何在呢?

从经济成本角度考量,城市版图在不断地扩大,那些曾经的旧工厂所占土地现今则是城市中心区域寸土寸金的资源。以上海为例,最初2005年的18个创意产业园中有16个是旧工厂改造项目,分布于静安区、卢湾区、黄埔区、长宁区等城市中心区域。因此,区位优势是其经济价值的首要体现。

其次,从成本角度而言,对旧厂房的改造其成本相对低于重新建造的成本投入,如大跨型厂房的改建成本一般会控制在总造价的10-20%。

再次,旧厂房大空间、高楼层的物业条件,以及大面积多建筑物构成的规模效应,能为项目功能重新定位提供多元组合空间,甚至衍生出全新的产品,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挖掘其商业价值,甚至开创新的生活理念,SOHO、LOFT等产品的诞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在环境方面,现有的旧工厂大多产能落后、设备陈旧、缺乏充分的环保手段,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城市的破坏也是促使其变迁或消亡的原因之一。同时,推倒重建会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和大量材料资源的消耗。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保护和循环利用旧工厂也是对城市环境资源的保护行为。

从这些成功案例来看,旧工厂的改造已经不仅仅拘泥于艺术、创意这样的产业,更多的是注入了商业的元素。购物、餐饮、娱乐等商业相融相生极大丰富了改造项目的城市功能,而多元化的组合也进一步提升了改造项目在城市中的存在感,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做转发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浅析日本和香港地铁商业
https://www.onewedesign.com/shangyekongjiansecaisheji/56-1965.html
国外红色经典地铁设计案例
https://www.onewedesign.com/biaoqian1/47-1018.html

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