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对很多人来说,精品超市与高端超市没多大区别,精品就意味着高端。这可以从定位、选址、商品、服务理念等方面体现出来。
定位:以高端消费者、高收入阶层为目标群体,对比倡导“一站式”购物的大型超市来说,精品超市会更细致地关注目标消费者的心态需求。
选址:高端购物中心、商场、写字楼商务区和高档社区
商品:高端高价的日用消费品、包装食品、生鲜食品、护肤化妆品及进口产品等,进口商品比例占30%以上,有的甚至占80%。
服务理念:“以客为尊”,让高端消费者无论从服务硬件还是软件服务上都能感受到这种服务的体贴感。兜售一种生活方式,引领一种消费潮流。
但事实上,精品超市与高端超市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总体来说精品超市相比后者身段更低,价格更亲民。
品牌
现如今我国高端精品超市领域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迄今为止,中国市场还没有一家高端超市能够一统江山,或是形成良好的连锁盈利模式。但是,业内已经涌现出一批正在加速运作的高端精品超市,他们的名字也渐渐耳熟能详。
这些精品超市你去过吗?
BHG、ole’、blt、great、Taste、City super、BRAVO YH、Maxvalu、ThreeSixty、Brisk、Fresh mart
BHG
BHG:即北京华联高级食品超市(BHG Market Place),BHG Market Place是北京华联针对本土高档消费者及居住在本土的外籍人士开办的高档超市。首家门店于2007年在北京高端百货新光天地开出。Ole’
Ole’:华润万家旗下品牌,经营面积4000-6000平方米,经营近2万种商品,进口商品约占总商品的70%,首家门店于2004年12月在深圳华润万象城开出。
blt
blt:华润万家旗下品牌,由华润万家企业理念“Better Life Together”的首个字母组成,2009年在香港诞生,经营面积1000-3000平方米,经营1万余种商品,50%以上为进口商品。
V+
V+:华润万家新推出的又一高端超市业态,以一、二线城市社区的中产阶级为目标客户,重点经营生鲜食品、个人护理用品类,约2万个品种。可以说是社区精品超市。首家试水店开在了深圳宝能太古城。
Great
和记黄埔旗下屈臣氏集团开设的高端食品超市,成立于2000年12月,主要对象是上层阶级的消费者,市场定位在百佳与Taste之上。面积为3000平方米左右,主要出售进口食材和现烹食品。内地首店计划落子成都国际金融中心。
Taste
Taste:和记黄埔旗下屈臣氏集团在港设立的连锁超市,主要对象是中产阶级消费者,市场定位在百佳与Great之间,销售世界各地产品。广州、深圳、上海均有门店。
TREAT-特色汇
TREAT-特色汇:百佳超市旗下高端精品超市,最大的亮点就是来自数十个国家的特色食品,一个国家一个专柜,全国首家以“TREAT”为名的门店、西部首家门店位于成都来福士广场。
City super
City super:港资经营的百货超市,以高档市场为主,主要售卖外国进口食品、文具商品、化妆护理用品及家庭用品等。核心业务包括食品、生活用品及环球美食。上海city'super于2010年6月正式开业,占地面积2,700平米,是浦东上海国金中心商场的首家旗舰专门店。
BRAVO YH
BRAVO YH: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高端品牌超市,2012年1月6日,永辉精致超市(北京新世界店)于北京市顺义区新顺南大街18号开业,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
Maxvalu
Maxvalu:日本永旺旗下,是一家以食品和药品为主的综合型高端精品超市,美思佰乐Maxvalu中国一号店落户广州珠江新城太阳新天地。
ThreeSixty
ThreeSixty:怡和集团旗下牛奶公司拥有的超级市场及美食广场,主要出售及提供有机食品,是全亚洲首间以全有机食品为主题的超级市场,主要顾客对象是中产阶层人士。目前仅在香港有两家门店。
Fresh mart
Fresh mart:久光百货自营的精品超市。今年8月还进驻了沪上生活新地标L’Avenue尚嘉中心。
Brisk
Brisk:南京雨润集团投资。经营定位以年轻时尚消费客群为主。
GBF
GBF:广百股份旗下高端精品超市。首店进驻肇庆时代广场,经营面积近5000平方米。整体定位高于天虹、低于BHG,品类主要集中在服饰类。
除上述品牌以外,还有韩国的C-MART、海雅商业的Buy it百易特、天和商贸的顶之选、郴州生源商业集团的Smile,另有百盛、八佰伴、红旗连锁等零售连锁巨头大举进军高端精品超市业态。
战略
国内高端精品超市业态的战斗显然已经开始打响,华润万家、百佳试图用多品牌战略抢食这块蛋糕的野心也不言而喻。
华润万家自2004年开出国内首家Ole’精品超市以来,就一直在精品超市业态上做尝试。“V+城市精品超市”的推出,意味着华润万家旗下的品牌将达到12个。其中仅超市业态就有大卖场、生鲜超市、Ole‘、Blt和V+五个品牌。三大精品超市业态里属Ole’最为高端。“V+城市精品超市”则定位于高档社区店。
百佳多样化食品零售服务在香港有着多年成功的营运经验,近几年积极在内地加码布局门店。随着taste、great、TREAT-特色汇等精品超市业态的推出,百佳转战高端超市的热情持续高涨。百佳精品超市专注于食品品类零售,又被称为高端食品超市。
突围
综合来看,在零售业态中,超市的贡献率比较大。综合性商超、百货的上升空间已不多,因其所占经营面积过大,在核心商圈已经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反而面积较小的超市、百货有了发展空间。另外,随着市场越分越细,专而精的超市成为一种趋势
高端精品超市之所以突围,是因其提供的商品、服务等不同于大卖场。大卖场毛利率低,商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同类竞争陷入价格战怪圈,目前一线城市竞争白热化;精品超市不同,可以做到毛利率高,商品差异化,再加上提供的优质服务,能吸引到固定的消费群体,其实业绩可观。
在擅长且具备足够资源的领域里细分市场,是一条通往多元化业态发展的捷径。以华润万家为例,在超市领域里的业态就细分为,购物中心、高端超市、大卖场、便利超市、生鲜超市、便利店。不同业态对应的消费群体不同,但这些业态都是超市体系,在资源及经验上基本互通;人才储备方面也相应充足,在挑选管理层时能有很多内部选择。
亏损
业内有个戏谑说法,“这年头,不做高端精品超市,都不好意思说你是零售商。”看似“钱”景无限的精品超市业态,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风光。高端精品超市“败走麦城”的消息时有耳闻。2012年5月21日,百佳Taste上海古北店关闭;2013年4月,华联BHG苏州石路店和南门店歇业;2013年8月传出沈阳市府恒隆广场华润Ole’将闭店......精品超市到底是投资新枝?还是亏损泥潭?
案例——百佳Taste上海古北店
百佳在上海水土不服还有另一个原因,这就是华东区采购的问题,百佳在上海的采购和管理人员很少,很多商品都是从华南区直接采购。但采购一定要做到区域化管理,因为商品的后期需要维护,缺乏地区性采购管理直接导致商品维护缺乏,而且还会造成品类不足或商品不符合当地需求的情况。另外,百佳上海管理人员的缺乏也导致经营不够本地化。再加上在上海市场缺乏连锁经营的规模,这也会让百佳的仓储和物流的成本无法摊薄。
观点
观点1
在选址问题上,高端超市本身就存在着很多尴尬的地方。许多企业没有考虑商圈的全面状况以及真正的购买力,匆匆忙忙开业等来的只有亏损。
观点2
目前高端超市或者精品超市在操作模式上都处于摸索或者探索阶段,并无可复制的利润渠道和独特的营销模式。再加上昂贵的租金以及现金采购,损耗很大,前期开店投入是一般超市的3~5倍,高毛利难以支撑其运营,大部分目前都很难盈利。
观点3
中国商超市场“跑马圈地”的竞争已从“大卖场”业态转向“高端超市”业态。从国际零售经验来看,高端超市确实是行业发展的“新枝”。对于 零售商来说,待到盈利拐点出现再来布局,则意味着机会的错失。
观点4
超市经营者在大唱高调的同时更加需要冷静的思考,做进口高端商品,如果没有优秀的供应链系统保驾护航,缺货将会成为致命伤。连锁企业想做 好品牌运作,差异化经营,本质还是要练好自身基本功,弄不好反而会受新业态所累,影响原有效益,结果将得不偿失。
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做转发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华润万家社区超市设计
https://www.onewedesign.com/wanweidongtai/12-853.html
上海ALDI连锁超市设计赏析
https://www.onewedesign.com/biaoqian2/50-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