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美食广场的发展进入了转型的阵痛期,而如何改变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以适应现代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是美食广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从各个维度对“美食广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不局限于设计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规避美食广场现有的弊端,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PART01
浅析美食广场历史
01 初期/美食广场的雏形
由于路边的小贩中心、大排档卫生环境差、出品不稳定,商户为了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升级打造自身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将目光转向了环境更好、体验更佳的商场,小贩和一些品牌集中在商场的固定区域,就形成了初期的美食广场,这便是美食广场的雏形。
▲大排档
▲美食广场雏形
02 中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经过十年的发展,美食广场已经具备了经营和发展的稳定模式,商业发展仿佛也总结出了一套框架体系,但守旧席卷了整个美食广场行业。
经营品种单一,随处可见的麻辣香锅、水煮鱼、小碗菜、麻辣烫等;档口形式固定,永远都是前面是售卖台、后面是厨房的设计。全行业美食广场基本都采用同一种商业模式和理念,美食广场严重同质化,消费者已经审美疲劳。
03 现在/发展阵痛期,寻求新出路
随着各商业综合体的兴起,美食广场的生存空间一再被压缩,从原来的C位退居边缘位置,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美食广场又该何去何从?美食广场亟需推陈出新来恢复活力。
现阶段美食广场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设计方面做出了一些可喜的改变,一改以往单一的档口形式为档口+水吧+小吃岛相结合,丰富售卖点形式,同时分区又规避了由丰富而带来的乱的问题。
而售卖点的不同必然带来的是售卖品种类的多样化,这不仅是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商户生存和经营的需要。对于排他性的商户而言,同类型的商铺越多竞争力越大,生存空间就越小。合理的品类的分配有利于商户、消费者以及美食广场的良性发展。
物资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消费者从单向的功能性消费转向追求互动性体验消费。消费者来到美食广场不仅是为了吃东西,也是为了休闲以及人和环境共同打造的氛围感即场景化体验,明白这一点能帮助美食广场在激烈的同类竞争中脱颖而出。
▲沈阳万象城:档口+水吧+小吃岛相结合
▲沈阳万象城:互动性体验消费
▲沈阳万象城:开放式独立店
▲新加坡金沙购物中心美食广场
▲曼谷THE MALL美食广场
PART02
美食广场该何去何从?
01 明确自身定位,以客户群体为核心
以往很多美食广场的设计不以顾客喜好为标准,而采取领导的个人审美。消费者作为美食广场的消费主体,任何商业都应该在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用户画像后,以客户群体为核心,打造符合其喜好的环境和氛围。
▲吾悦的中式街区
02 前置售卖区,增强场景中的互动体验
摆脱外摆区的形式主义,将店铺的人通过设计显露出来。设计要求将每个商铺的售卖区前置,让消费者和顾客有交流,提升集市的人气和营造集市的氛围,这也是“星巴克气氛组”出现的原因。
▲深圳卓悦汇“小梅林”
03 利用设计语言留住消费者
在设计中,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让人融入环境中,成为风景中的一部分。利用设计思路将停留变得舒适而不尴尬,美食集市不仅要吸引人更要留住人。
▲人与景融合
04 通过视线的伸展打造开阔的空间效果
独立店的后退式设计,以及一些完全开放式的店铺,使消费者的视线延伸到店铺内部,既使整个空间显得开阔,流动的工作人员又使整个氛围热闹起来。
▲ICONSIAM购物中心
最后,商业在未来的经营中会越来越重视设计。设计不仅仅是画图,更是设想与计划。不停的学习与优化,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调整思路才能完成一代又一代商业模式的更新迭代。
注:本文来源于金枫设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作学习分享,不做商业用途,侵删,谢谢!